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三)
发布时间:2025-09-11来源: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师生铭记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2025年9月6日,由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辽宁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基层统战工作理论辽宁研究基地协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在辽宁大学成功举办。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原局长任贵祥,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创始主任李其荣和河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范铁权莅临本次会议并作了主题报告。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以及辽宁省内多所兄弟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共计1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本次会议。本次报告会由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教授主持。


    任贵祥研究员以“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历代领袖论述华侨对祖国抗战的贡献”为主题,从理论高度与历史维度出发,介绍了我们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华侨群体在抗战中所作贡献的高度肯定和赞誉。报告指出,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高度评价广大华侨为祖国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作出的贡献。史料表明,广大华侨通过凝聚国际共识、筹募物资支援前线、归国参战投身烽火,为祖国抗战注入强大动力,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也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原局长任贵祥在作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李其荣教授围绕“华侨华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特殊贡献和意义”展开论述。他强调,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14年间,海外侨胞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全球范围掀起抗日救国浪潮。华侨华人突破地域与文化界限,在世界各地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用行动诠释国际主义精神,为世界和平与正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抗战时期,也成为今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创始主任李其荣在作报告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范铁权教授以“抗战时期的中国科学社团”为切入点,揭示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与科学精神的传承。他指出,抗战时期虽面临战火肆虐、资源匮乏的困境,但中国科学社团始终坚守科研初心、坚守科研阵地,积极推动科技服务于国防和民生。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等组织,一边坚持出版学术刊物留存科学火种,一边聚焦战时需求开展技术攻关,为战时经济与医疗提供技术支持。这些努力不仅为抗战胜利提供宝贵的科技支撑,也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范铁权教授在作报告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教授作会议总结,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此次报告会通过深入回顾历史,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与历史使命感。与会师生纷纷表示,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进以史育人、以史铸魂的工作,积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9月7日  



版权所有 ©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