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马克思主义论坛(第137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第105期)
2025年5月8日,马克思主义论坛(137)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105)在崇山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陈培永教授莅临本次论坛,并做题为“基于经典著作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方法论”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1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主持。
陈培永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学术研究应从自发性向自觉性转变。研究生必须首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围绕经典著作撰写论文和进行学术研究。阅读经典著作,不仅要阅读,更要深入研究。必须培养研究者的思维,以逻辑性和批判性的方式阅读著作,成为文本深度挖掘者。陈培永教授告诫各位青年学生,学术写作应具有主体性,避免迷失于浩瀚的文献海洋,写作观点应从全面而肤浅转变为片面而深刻。同时,他建议青年学生既要深耕文本,又要关注现实,从现实中找到研究的方向。陈培永教授以他研究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例,为青年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进行了方法论层面的分享。
报告结束后,陈培永教授回答了同学们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向在座的学生赠送他的学术著作“经典悦读系列丛书”。
谢晓娟院长对论坛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九周年之际,重温并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谢晓娟院长勉励在座师生,要在不断进行学术积累和与伟大社会实践的结合中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
报告人简介:陈培永,哲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有约30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摘编。出版专著有《什么是人民、阶级及其他》《福柯的生命政治学图绘》等多部,并出版《资本的秘密》《女性的星空》等“经典悦读系列丛书”三辑共10余本,编著《灵魂的自白》《悲剧的镜鉴》等“鉴往知来系列丛书”第一辑5本。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