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日上午,由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和辽宁省教育厅主办、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经验交流会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辽宁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胡承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省内100余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部相关负责人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主持。
胡承波处长在听取了相关高校代表的发言后,对各高校从不同角度将“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经验做法表示肯定。他指出,深入阐释“六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加快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辽宁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进路。他强调,要挖掘好、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他要求,各高校马院、思政部和思政课教师要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为契机,深入挖掘辽宁红色资源“富矿”,深入阐释“六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式方法,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生动讲好辽宁红色故事,发挥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培养时代新人的功能;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积极探索以“六地”文化为主题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场景教学模式,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要认真总结、凝练提升“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教学改革成果、实践育人成果、教学案例资源库等,突显鲜明特色,形成优秀成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辽宁思政教学品牌的影响力。
11所高校围绕所承担的课题进行了工作经验交流。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陈震介绍了学校通过聘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组成特聘教师队伍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探索,探讨丰富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理论资源和增强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乃坤介绍了学校围绕“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的理论探索,以及运用中国工业博览馆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实践。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志强院长介绍了学校以“共和国工业奠基地”为主线,“一主、多分、突出特色”地探讨创新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方式方法。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喜满聚焦“抗日战争起始地”,采取“六地”红色文化教学体系建构、学院全员参与的研究性教学活动、学生广泛参与的社会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相融合全场景教学、五门课程同向育人的一体化教学机制等“五线并举”方式同构“六地”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辽宁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纲要教研室主任李斌介绍了学院依托本溪丰富的抗联红色文化资源和思政育人特色,打造思政课全场景教学实践育人模式。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英伟介绍了学校组织开展“新中国国歌素材地”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主题调研活动,进而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彰显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性。沈阳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申淑征介绍了学院围绕“新中国国歌素材地”融入思政课开展的实地调研和实践教学,以及结合“雷锋精神发祥地”等资源在“思政+文艺”育人路径上的积极探索。辽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其南从“雷锋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角度介绍了如何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强化经费保障、抓好平台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发挥社团作用、利用网络优势,让雷锋精神从教学实践走向社会实践的做法。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啸介绍了学校从开设专题课程、雷锋精神课程内容融入思政课、拓展实践育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打造雷锋精神融入思政课立体教学模式。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毅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和渤海大学的前期探索情况,即制定《“解放战争转折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工作方案》、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召开研讨会、成立辽沈战役党史宣讲团等。辽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刘越介绍了学院打造理论课堂、慕课课堂、实践课堂、劳动课堂“四课堂”,融入“四课程”对接思政课堂,搭建“四平台”助力思政育人。
此次经验交流会是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参会各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进行“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崭新成就和工作亮点,为接下来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各个高校将不断推进该项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推动我省“大思政课”建设和实践育人做出贡献,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年9月3日